-->
郑永禧-抖音百科
郑永禧(1866-1931),浙江衢[qú]县人。祖籍福建,清初先祖为避耿精忠之乱,迁至衢县。民国六年任恩施县知事,在短短一年的任职期内,补刊同治版《恩施县志》,并就其讹误撰成《施州考古录》一书,为恩施州最早的一部区域性人文志。 人物生平
民国《衢县志》总纂[zuǎn]郑永禧(1866—1931),祖籍福建。清初先祖为避耿精忠之乱,迁至衢县。 郑永禧出身书香门第。曾祖父郑世鸿、祖父郑桂殿,都是大学生。父亲郑锷[è],也以擅长文学著称。由于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加之天资聪颖,7岁就能写简短的文章,10岁已能通读各种经史,12岁成为生员。他爱好古学经义,特别喜欢研究史学及金石文字。凡是涉及地方文献的资料,他都留意搜集。光绪中叶,因受潘峰琴《两浙?轩续录》的影响,写出了《西安怀旧录》。该书可说是郑公修志的发 端。光绪十九年(1893)他登上副榜,二十三年参加乡试,取得第一名,中了解元。正当他春风得意,前程似锦的时候,衢州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教案,他因主办过团练而受牵连,被革去功名,并入了狱。辛亥革命后,他曾出任衢县参事及湖北省思施县知事。在恩施县任知事期间,撰写了《施州考古录》,将它作为以后该县修志的资料保存下来。 郑永禧一生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和撰述。著作甚丰,与衢州相关的有:《姑蔑地理变迁考》、《衢州乡土卮[zhī]言》、《烂柯山志》等。但他的最大成就,莫过于民国《衢县志》。他锐意纂修《衢县志》是罢官家居后。当时的人都很轻视修志,认为这是不值得一提的事。然而郑公全然不顾这些,矢志不移。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