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孟华

清末的诗人
麦孟华(1875年—1915年),字孺博,号蜕庵,广东顺德人,清末维新派人物。[1][2]他曾是康有为的学生,并与梁启超齐名,被誉为“梁麦”。他的生平喜爱吟咏,词章绵丽沉郁,著有《蜕庵诗词》。[3][4]

人物经历

麦孟华于1888年入广州学堂,1891年入广州万木草堂,成为康有为的学生。1893年与康有为同科中举。1895年春与康有为、梁启超一起进京应试。
在京期间,他们常常“相与规划救国政略,并助南海先生奔走国事”。当《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受康有为嘱咐,鼓动在京各省举人上折拒和,参加“公车上书”。
1897年,他与梁启超汪康年等在上海创设不缠足会,并为《时务报》撰文,提出“尊君权,抑民权”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