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务报

晚清维新派于上海创办的重要刊物
《时务报》是清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于上海创办的重要刊物,《时务报》属时事政治类刊物,是研究晚清维新变法的重要典籍。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8月9日,《时务报》由上海强学会黄遵宪、汪康年和梁启超等人发起创办,由汪康年为总理,梁启超为主笔,以“通塞去弊、变法自强”为宗旨,鼓吹维新变法。馆址位于上海福州路福建路口。旬刊。主要撰稿人有严复谭嗣同麦孟华徐勤章炳麟、欧集甲、容闳岑春煊等。[1][2]
《时务报》设有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和域外报译等栏目,其中域外报译篇幅最大,几乎占到全册的一半。载有梁启超《变法通议》等鼓吹变法的文章,大胆抨击时政,介绍中西文化、文笔流畅。发行数月,即风靡海内,销数达万余份,影响很大。《时务报》发行期间内耗严重。1898年7月,光绪帝谕令《时务报》改为官办,由康有为督办,汪康年拒绝交接,同年8月8日《时务报》终刊,共出69册。8月17日,汪康年将其改办为《昌言报》另行出版。当年11月停刊。[1]

创作背景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旬刊,连史纸、石印。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
《时务报》[2]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分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由于议论新颖,文字通俗,数月之内,销行万余份。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时务报》发行一年后,发行量从创刊时的3000多份增加到1.2万份,最高达1.7万份,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