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涣,字曜卿,东汉末年陈郡扶乐(今河南省太康县)人。[1][2]
早年任郡功曹时清正刚直,令贪吏自退,后经公府征辟,获举高第、秀才,却未赴谯县县令之任。辗转诸侯间,刘备举荐过他,袁术麾下时,他秉持正气、直言不讳,受袁术敬重;被吕布扣留,宁死不辱刘备,令吕布折服。建安三年归曹操,任沛南部都尉,顺百姓心意助垦荒,升梁相后重视教化、秉持宽恕。曹操建魏后,他任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建言获赞,去世后曹操恸哭,厚赐谷物。[1][2] 人物简介
袁涣,字曜卿,是陈郡扶乐(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东汉末年官员,出身陈郡袁氏,为东汉司徒袁滂之子。袁涣早年曾任郡功曹,后被公府征辟,相继被举为高第、秀才。汉末战乱时,袁涣流寓江淮一带,初为袁术所用,后投吕布。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率兵剿灭了吕布,袁涣又转投曹操,拜沛南部都尉,后又任谏议大夫、郎中令等职,在任上尽心尽责,以敢谏直言称名。袁涣为政崇尚教化训育,凡事宽容思虑以后才行动,外表温和柔顺而内心能够决断。他曾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全三国文》等载有其作品《与主簿孙徽等教》《与曹子建书》。袁涣的性格特征表现为貌似平和柔顺,但在大节面前,处于危难当中时,其坚定和勇敢超乎常人,即使是战国时期孟贲、夏育这样的猛士也难以与他比拟。[3]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