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汉朝司马迁编著的纪传体通史
1
4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第一部由个人独立撰写完成的史学专著,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记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由本纪、表、书、列传、世家五种体例构成[2],共有一百三十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学术、天文、地理乃至医术、占卜[3]。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记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4]
在《史记》中,司马迁不拘泥于所有史书只为帝王将相立传的传统,他将三教九流中的一些杰出人物,也写进了《史记》一书中。他本着“秉笔直书”的原则,不歪曲历史,不粉饰历史,更不篡改历史。不隐恶,不虚美是太史公作史的最大特色[2]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5]

内容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一百三十卷,其记载始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时期,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959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领衔整理的《史记》点校本出版,以其分段精善、校勘审慎、标点妥贴,有关技术处理得当,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最为通行的《史记》整理本,中国历史典籍整理标志性成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