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淝水之战-快懂百科
淝水[féi shuǐ]之战是前秦苻坚[fú jiān]统一中原后南下进攻东晋,双方在淝水(或作肥水,今安徽省寿县东南方)爆发的一场重大战役,战争开始于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十一月,以东晋击败前秦而告终。[1] 前秦苻坚统一中原后,于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八月,强征各族丁壮,亲率大军大举南下,企图一举统一南北。[1][2]晋相谢安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率北府兵八万拒之。[3]十月,苻坚引轻骑八千至寿阳,遣所俘晋将朱序至晋营说降,朱序私下劝告谢石乘秦军未集结,速战击败其前锋,被谢石采纳。十一月,刘牢之率精兵五千于洛涧击溃秦军前哨。苻坚见晋军阵容严整,误以为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晋军进至淝水,苻坚想等晋军半渡时进攻,便挥军稍退,士兵却一退再退,晋军乘机渡河猛攻,秦军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众多。[1][4] 淝水之战,前秦大败。苻坚身中流矢,单骑逃至淮北,退回长安。此后,东晋乘胜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及巴蜀地区,前秦则土崩瓦解,北方再度大分裂。[1]两年后,苻坚被姚苌俘杀,前秦灭亡。[5] 战争背景
西晋“八王之乱”后期,统治力量大为削弱,各族势力崛起。他们打出反晋复仇的民族旗帜,以此来扩充势力,建立政权。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刘渊建立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后,各族统治者相继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大小 二十个国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