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泽宣

中国教育家
庄泽宣(1895年-1976年),原名庄泽悯,浙江嘉兴人,生于湖北武昌。他是中国著名教育家,祖籍常州,是江南顶级书香世家常州庄氏的后人。庄泽宣的祖父曾辅佐刘铭传治理台湾,父亲自日本归后在湖北张之洞手下办新政。后其父与张之洞决裂,举家迁往江西南昌。1910年,庄泽宣随其三哥到北京念书,一年后,其兄毕业,庄泽宣随之离京,入上海南洋中学(今南洋中学前身)。1912年辛亥革命后,庄家再迁上海。1914年,庄泽宣毕业。南洋中学毕业后,庄泽宣就读清华大学,1916年毕业。1917年公费留学美国,先后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教育与心理学博士学位。夫人梁逸群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生,两人缘分就是留学时结下的。1922年归国后,庄泽宣历任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岭南大学广西大学、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教授及主任等职。1948年夏,庄泽宣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聘,赴巴黎主持战后文教损失调查。1950年应聘去马来西亚创办韩江中学,推进华侨子弟中文教育。庄泽宣主张教育中国化,认为应该让教育伸展到社会各阶层去,强调大学扩充教育、部分时间教育和巡回教育。他编[zuǎn]民众基本读物、基本字典。1952年任新加坡联营出版公司总编辑,编印华侨学校教科书,在东南亚各国影响甚大。在侨居美国期间,庄泽宣致力于沟通中美文化,至今为人称道。曾列入美国工具书《教育领袖》之中。1976年病逝于新加坡。

个人简介

庄泽宣是1934年—1938年受聘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担任教育学系主任,主讲《比较教育》和《外国教育史》,对外国教育史的研究浙大是最早的,庄泽宜在浙大时也不甘落后。庄泽宣先生还在大学刚毕业的陈学恂的帮助下,完成了《民族性与教育》,还组织学生翻译美国比较教育学者康德尔的《比较教育》。
在浙大西迁泰和办学中庄泽宣先生也是竺可桢校长的重要助手,1938年1月24日校务会推定庄泽宣为首六人为工读委员会,以办报、合作社、中小学、修理马路及助理等五项为补救贫困学生之法;又推定庄泽宣、周承佑、腾熙为教职员住屋委员会成员,2月10日竺校长又召集特种教育执行委员会,推定庄泽宣、张晓峰、郑晓沧张绍忠四人为泰和小学校董,以郑晓沧为主席,庄泽宣为校长;又以赣江一名为澄江,故改小学名为澄江学校。办学地为上田村萧氏祠堂,这是为泰和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使当地儿童和搬迁中的教职工子弟们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1934年,庄泽宣先生向浙江图书馆捐赠了先祖守斋公“兰味轩遗书”共计二十七箱,计经史子集一百五十六种,共二千三百七十九册,除酌留善本及书画碑版若干种外,举[qiè]赠诸浙江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