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几

宋代时期的官员
刘几(公元1008年~公元1088年),中国宋代词人,字伯寿,号玉华庵主,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人称“戴花刘使”。[1][2][3]
刘几出身官宦世家,考中进士后步入仕途,起初任将作监主簿,后来任通判邠州。经孙沔向朝廷推荐,刘几改任如京使、知宁州。后来刘几曾设伏擒获妄图作乱的军校,加官本路兵马钤辖、知邠州。侬智高侵犯岭南时,刘几上书请求效力,被任命为广东、西捉杀。在归仁铺之战中,刘几因功晋升皇城使、知泾州神宗即位后,刘几转任四方馆使、知保州。刘几在保州任职六年后,请求告老还乡,回朝担任秘书监后正式退休。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因他知晓音律,诏令他到太常寺制定雅乐,乐成后,朝廷赐予他一个儿子官职。退休后,刘几一直隐居嵩山玉华峰下,直至哲宗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离世,享年八十一岁。[1][2][3]

人物简介

仁宗朝进士(清雍正《河南通志》卷四五)。通判邠州,知宁州英宗时为秦凤总管。神宗时以秘书监致仕,隐居嵩山玉华峰下。哲宗元[yòu]三年卒,年八十。

史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