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石

炼汞的原料
朱砂石,因呈红色,亦称汞砂,丹砂、丹栗、赤丹、朱砂。[1]它主要产自中国贵州省东部的万山地区,原为名辰砂,由于最早在湖南辰州(现今的沅陵)发现而得名。自唐代起,朱砂石被列为贡品,并且是提炼汞的主要原料。[2][3]
朱砂是一种主要由硫化汞组成的矿物,属于三方晶系。它的晶体形态多样,包括板状、菱面体状,以及集合体形态如粒状、块状和土状。朱砂晶族常常呈现菱形双晶体和大颗粒单晶体,且具有半透明到不透明的特性。朱砂石仅产于火山岩、热泉沉积物、低温热液矿床、断层角砾白云岩晶洞中,常与石英雄黄雌黄方解石辉锑矿黄铁矿、白玺石共生。[4]其颜色范围广泛,包括鲜红、朱红、浅红、暗红色,条痕颜色为红色。朱砂性质脆,对光敏感,具有高折射率的特性。[1]
朱砂石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可以用于镇惊、解毒、治疗癫病、惊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目昏等症状。此外,朱砂还可以外用于疮疡肿毒、口舌生疮等。千百年来,道家一直用朱砂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许多古代仙丹、大还丹、九转金丹等都源于朱砂的炼制。因此,朱砂也被称为“九州神药”,因其多功能用途而被中国民间视为“护身之符”。[1]

词源定义

朱砂石原名辰砂,因最早发现于湖南辰州(今沅陵)而得名,系炼汞的主要原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