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劝学

出自《说苑》中的典故
师旷劝学,是出自汉朝刘向说苑·建本》中的典故,原文中,师旷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来形象比喻人生不同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劝导人的一生都要勤奋好学。[1]
这则典故讲述了晋平公听师旷演奏音乐,边听边叹气:“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可我现在已经70岁了,在想学也太迟了吧!”师旷答道:“那你就赶紧点起蜡烛学啊。”晋平公不悦,以为师旷是在戏弄他,师旷解释道:“年少时学习,就像走在朝阳下;壮年时学习,犹如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老年时学习,那便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烛光虽然微弱,比不上阳光,但是总比摸黑前行强。”晋平公听了,点头称是。[2]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