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桥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之一
车桥战役,是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部队在江苏省淮安县东南车桥地区,对日伪军实施的进攻战役。[3]
车桥战役于1944年3月5日开始,作战方案采取“掏心”战术,避开周围据点,直取车桥。[4]战前,新四军以绝对优势兵力进行长途越点奔袭,辅以破袭战,出敌不意,击敌要害。战斗中,新四军以强攻和阻击为主,辅以偷袭,正面以分散的战斗小分队灵活运用包围迂回、各个击破的战术,逐个攻克敌碉堡。[5][6]在战役过程中,“日本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盟员松野觉,勇敢参加火线喊话,不幸中弹,光荣牺牲。[7]1944年3月6日[a],车桥战役结束,历经车桥攻坚、芦家滩打援、战略转移3个阶段,共歼日军大队长以下465人(含俘24人)、伪军483人(含俘168人),摧毁碉堡53座,“首创了华中生俘日寇之新纪录”。[3]
车桥战役打乱了日伪军“扩展清乡”“强化屯垦”计划,使苏中地区成为比较稳定的后方基地,为中国部队整训、准备战略反攻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役胜利,还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成为苏中敌后战场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3]

战役背景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这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意大利宣布投降,苏联红军发动了强大的冬季攻势,德寇已基本上被驱逐出苏联国境,德国败局已定。在亚洲日寇太平洋战场连续失利,又遭到中国敌后各战场军民沉重打击。华中敌后也发生了变化,苏中四分区的反清乡、三分区的反清剿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红军已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今年消灭希特勒,明年打败小日本”的响亮口号传遍各地。但斗争仍是艰苦的,日军妄图依靠大陆,作最后挣扎。苏中抗日根据地当面敌寇军事力量仍很强大,各个分区被分割的局面还没有改变,领导机关经常处于流动状态。由于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训练干部和训练部队、发展生产都很不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