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书院

山西太谷凤山书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太谷的教育最早兴起于宋代,先是设立县学,后兴起私塾、村塾、古书院。书院之中有据可查的是凤山书院、繁穰书院、近居书院。相较于其他两个书院,凤山书院的记载最详细。凤山书院现发展为太谷县实验小学

机构职责

凤山书院始设山长,并设掌教主讲等职。乾隆三十年(1765),山长改称院长,清末又称山长。道光间,书院建立条规,规定“俾院中号舍,不得托吏役以为来往充公之所;其主讲者,听绅士公议聘请,不由官荐”。榆次西长寿人王格平以名进士被聘,于咸丰同治间在此主讲20余年。一时人才辈出,科第蝉联。县南咸阳村人庞焕章,光绪[lǐn]生,也于凤山书院讲授多年,饮誉而卒。
生徒入院就读,须经考试,择优录取。被录取之生徒膳食由书院供给。清未,书院分秀才、童生两组,分别教授,人数空前。乾隆间,每月知县有课,院长也有课。每月初六、二十六日由主讲命题考试,称“正课”。考试内容分作文作诗两种。考毕,择优给奖,分昭、特、优三等,奖银2-3两。每月十六日,由知县命题考试,称“官课”。以后,为节省经费,每月减正课一次。光绪二十八年(1902),月课内容改为经义、策论。光绪三十年(1904),科举废,月课停。光绪三十四年(1908),实行编班制,并试行四年学制。自此,明代创建的凤山书院为学堂取代。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