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无竞

王无竞
王无竞(652——706),唐初诗人,字促烈,原籍琅琊,祖先至莱为官迁居掖县。他有家财,性格豪放,文笔优美。曾任赵州栾城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丞等职。因当面批评宰相宗楚客杨再思,被调为太子舍人神龙初年,因斥责权幸,被外放为苏州司马。705年,张易之被诛,无竞因曾与他交往而受牵连,被贬广州。后被仇家假借君命用棍打死。无竞与诗人陈子昂交好,全唐诗有收录无竞诗五首。

人物生平

王无竞(652——705),字仲烈,排行第二,初唐诗人。其祖先为琅邪人,因官迁徙居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孙。父亲王侃,曾为棣州司马。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自此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历官秘书省正字,转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迁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因弹劾宰相宗楚客杨再思殿前失仪,宗楚客等大怒,转为太子舍人,旋即贬苏州司马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张易之等败,又坐与其交往,再贬岭外,在广州,被仇家矫制搒杀之,年五十四。

主要成就

王无竞所存诗作多为咏史怀古内容。这一方面因其有与宫中学士们编撰类书的学术积累,另一方面也多缘于他对现实的关注,是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