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楚客

唐代大臣、宰相、诗人
宗楚客(?—710年7月22日),字叔敖,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朝宰相、诗人,母为武则天同族姐妹。[1][2]
进士出身,历任外官。武则天执政时,累迁户部侍郎。坐罪奸赃,流放岭南,岁余召还。神功元年(697年),升任宰相,得罪权贵武懿宗,贬为播州司马长安四年(704年),复为宰相。唐中宗复位后,拜中书令,封郢国公,与纪处讷同为韦后心腹,世号“宗纪”。景龙四年(710年7月22日),平王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坐罪伏诛。工于唐诗,《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皆为奉和应制、粉饰升平之作。其中《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等,词藻典丽,对仗精工,为旧时选家所称赏。[2][3]

人物生平

官至宰相

武后时,突厥沓实力吐敦降唐,部落迁居平夏,谣传吐敦反叛,京师震动。当时,宗楚客为兵部员外郎,武则天召见,咨问方略。宗楚客分析吐敦为人忠义和厚,不会轻易反叛,但其侄默子,颇为狡悍。素与吐敦不和,所叛者非默子而无他人。不过此人无大能耐,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果然不出宗楚客所料,不久夏州上奏默子劫部落北奔,被州兵与吐敦所擒。事后,张仁亶请在夏州筑三处受降城以防突厥南下,议者多不同意,唯宗楚客赞成,并指出筑三城有万世之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