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

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鬼神志怪故事的笔记体小说集,为东晋初年史学家干宝编撰。[1][2]
《搜神记》记述了从上古到晋代的大量传说,内容涉及皇室贵族、普通百姓、鬼怪、神仙等多类神话故事、人物传说和灵异事物。《搜神记》原本共三十卷,在宋代散失,如今传世的有二十卷,多是后人辑录而成的,由464个故事组成。[3][4]《搜神记》是干宝用历史记实的笔法记录人们的谈鬼说怪,是在玄学思想自由,佛道盛行的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5]
作家鲁迅评价《搜神记》是一本半真半假的书籍。[6]文学史家章培恒骆玉明在《中国文学史·志怪小说》中评价《搜神记》,《搜神记》中的优秀作品,它们的情节都完整、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相对于以前的志怪小说有一定发展,已开始改变粗陈梗概的形态。其文字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之文的特征。对后世的志怪小说出现了大量仿《搜神记》的志怪小说,内容和编撰体相似度极高,文体相似。戏曲、话本、其它小说都有模仿《搜神记》的内容,话本还模仿《搜神记》相同的写作手法。[7][8]

作者介绍

干宝(?—公元351年)[b][9],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东晋时期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干宝出身仕官之家,祖父干统做过吴国奋武将军都亭侯。父亲干莹任丹阳丞。干宝从小博览群书,以才能被征召为佐著作郎奉命主持国史修[zuǎn],后做过山阴县令,始安太守,司徒右长史,散骑侍等官。著有《周易注》《晋纪》《干子》《百志诗》《春秋左氏义外传》《周易》《搜神记》。[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