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马

哺乳纲奇蹄目的动物
巴里坤马(拉丁学名:Balikun Horse,[2]英语:barkol[1]),由哈萨克马与当地蒙古马杂交育成,主要分布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伊州区和伊吾县部分牧业乡镇也有少量分布。[4]
巴里坤马头较粗重,颈粗壮,颈肩结合良好,肩胛宽而低,背腰平直中等长,胸宽而深,肋骨拱圆开张,前胸发育良好,尻部短而斜,体躯粗壮结实;四肢粗壮有力,关节强大,蹄中等大而质坚;前肢姿势正,后肢多呈刀状,尾毛与鬃鬣发达,被毛浓密,肌腱发育良好;毛色以骝色、栗色居多,有少量青毛、花斑毛色。其具有耐力强、持久性好、抗逆性强、耐粗饲等特点,保膘性好,适应恶劣极端环境的能力较强。[4]巴里坤马母马3岁配种,公马3~4岁配种,每匹公马可圈配母马10~12匹,公马可用到15~18岁,平均繁殖成活率为52.2%。[5]其寿命25~30岁。[2]截至2022年7月,共存栏约2万匹。[4]
为保护好巴里坤马的血统,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哈密市农业农村局着手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建设巴里坤马保种场。2020年5月29日,巴里坤马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6]

物种来源

新疆巴里坤县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古代时称为“蒲类国”,是古代丝绸之路北新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巴里坤县自古出产良马。《后汉书·西域传》中曾载,蒲类国出好马。巴里坤县与蒙古国接壤,曾是蒙古族人聚居区。巴里坤在历史上曾有多次民族迁移,19世纪,陆续有哈萨克族阿勒泰伊犁塔城等地迁至巴里坤县,也将哈萨克马带到当地。哈萨克马与当地蒙古马杂交,加上巴里坤独特的自然条件和饲养环境,通过多年杂交闭锁繁育,最终育成巴里坤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