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的记载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被视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3]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初期在黄河流域流传,魏晋时期随着北方人因为战乱南迁,董永的事迹便流传到了全国各地。较多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确有董永其人。在汉代刘向《孝子传》、唐代李翰《蒙求》、元代郭居业《二十四孝》、清代《历代孝子录编》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均有记载;至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4] 据《搜神记》记载,汉朝人董永由于无钱安葬父亲,卖身为奴。主人看他仁孝,赠一万钱给董永。董永三年葬期满,在回来报答主人的途中,遇到了仙女。到了主人家,董永表达了为奴报恩之念。主人让仙女“织缣百匹”来替董永报恩。于是织女为主人织布,十天结束工作。织女欲离开,并告诉董永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天上的织女,天帝有感于董永的纯孝,安排织女来到凡间帮助董永还债。说完,织女就凌空飞走了。[5]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传说经过近2000年历史的更新迭代,故事传说的原生结构虽无改变,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人物形象的发展在不同时代各有特色,成为民间集体大众塑造的形象。他们的故事集中表达了传统中国民间社会对“孝”与“爱”的诠释,既是其文化价值之所在,也是传说认同的源泉。[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