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渐离》是郭沫若同志一九四二年的作品,原名《筑》,初版于一九四六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一九五七年根据一九五四年新文艺出版社版,经作者作了较大的修订,收入《沫若文集》,并改名为《高渐离》。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沫若文集》第四卷中《高渐离》旧型重印,作者生前曾亲自校订过。
内容简介
战国时期,西方的秦国依靠商鞅变法而变得强大,东方六国无法抵抗。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兵锋直指燕国。燕国太子丹为化解危局,于公元前227年派遣荆轲西入秦国首都咸阳,以燕国督亢之地图与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为筹码,得以得到秦王召见,刺杀秦王。后刺杀行动失败,荆轲死难,其朋友高渐离、宋意等人逃匿。公元前222年 ,秦灭燕。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天下。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嬴政东巡郡县,本剧的故事也就从此开始。 高渐(jiān)离,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高渐离与荆轲的关系很好。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秦灭六国后,秦王因为高渐离击筑太好了,就请他来王宫为他击筑,可是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秦王也就有所防备,事先命人将高渐离的眼睛弄瞎,以为这样高渐离就没法刺杀他了。但高渐离往筑里灌铅,趁秦王听曲正入迷时,使劲朝秦王砸,想杀死他,但是很遗憾失败了,所以就被杀了。 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