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裔

唐朝中期将领
刘昌裔(752年-813年),字光后。太原阳曲(今太原阳曲县)人。唐朝中期将领。曾任陈许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官至右龙武统军,封彭城郡开国公,卒赠潞州大都督,谥号“威”。

人物生平

刘昌裔少时曾献策边将,但未被赏识。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他游历入蜀,劝说民变军杨子琳归顺朝廷,后朝廷授杨子琳为[míng]州刺史,刘昌裔则被授为从事。
杨子琳死后,刘昌裔移居河朔地区,被名将曲环上表引为判官。当时刘昌裔为曲环作讨淄青镇李纳的檄文,言词剀切,对李纳晓以大义,颇动人心。当曲环将檄文上奏朝廷后,唐德宗颇为赞赏。待曲环收复濮州后,朝廷下诏授刘昌裔为监察御史。累加至检校兵部尚书御史中丞,充任营田副使,获赐紫服。
贞元十五年(799年)八月,曲环去世,上官[shuì]暂摄节度留后。这时,领申、光、蔡等州的节度使吴少诚乘机进攻许州河南许昌),上官涚欲弃城逃跑,刘昌裔追上他说:“你既然奉命留守许州,最好拼死守城。况且城中兵力足以击败来犯之敌,就算坚壁不战,不过五七日,敌军势力必衰,我可以制服他们。”上官涚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