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统论

主张以血统决定个人前途的思想
血统论是一种主张以祖先长辈的血统和身份决定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的政治思想[1]这种思想在各个国家的封建社会和集权社会时期都存在过,从封建制度下的官员贵族世袭制即可看出。

血统论简介

这种思想在各个国家的封建社会时期都存在过,从封建制度下的官员贵族世袭制即可看出。遇罗克曾撰文出身论从唯物主义观点对此进行驳斥,但以反革命罪被判死刑。著名的印度电影《流浪者》中就明显地表达了一个关于血统论的主题:片中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位法官,他固执地认为: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坏人的孩子一定是坏人。

血统论内容

古代盛行血统论,血统论的作用一是把帝王圣人神化,赋予一种神秘色彩,烘托出一种既高大、神圣、迷离、模糊而又平近、合乎想象这样一种效果,从而达到使臣民敬畏的目的。在谶纬里,古代帝王如伏羲、神农,以至孔子等形状性格均被刻意描绘得与凡夫俗子迥然不同。以孔子为例,《孝经钩命决》言:仲尼海口,牛唇,舌理七重,虎掌,龟脊,辅喉,骈齿。《春秋演孔图》又说:孔子头像尼丘山,长十尺,大九围,胸有文,日制作定世符运弦(《春秋纬·演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