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

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
《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由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初版。该书分对外、对内两编。对外7篇,专记对金、元外交、献策、节操;对内8篇为抚盗、清议、驱逐京尹赵师彝诸人、招抚群盗、[chǔ]币及公田、围剿方腊起义等。它是现代研究中国学运史的第一部专著,开拓意义斐然。

创作背景

《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是黄现[fán]在1935年9月发表在《师大月刊》第21期上的长篇论文《宋代太学生之政治活动》的基础上增补内容的成果。从成书时间和过程上可以一窥作者构思运笔成书的时代背景。
1965年台湾文星版封面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时期,外有日寇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据东北后对中国全域的虎视[dān]眈,造成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得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中国人民由此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内有国民党政府自1931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的国策后国内国际政治形势日趋紧张,内战愈趋激烈,形成“外侮纷来,内乱频乘”的岌岌局面又呈失控之势。因而忧患意识强烈的学人感于时艰,以笔为枪,把史为证,匡正时惑,唤醒民志,多述历代志士事迹以砥砺气节,黄现璠的“致用新史学”便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1935年,日寇企图侵占中国全土的称霸野心日趋昭显。黄现璠有感于北平大学生大多对国事的无动于衷,写下了《宋代太学生之政治运动》一文。翌年,又在此文修改、补充的基础上完成《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