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埠街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西北部,[1]是新洲区三个老建制镇之一,总面积约170平方公里。东抵倒水河,西临武湖,与黄陂区交界,北与红安县接壤,南与阳逻开发区相邻。全境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截至2011年末,仓埠街道总人口为8.37万人。街道辖6个社区、61个行政村,政府驻地位于武滨路101号。 仓埠街道的历史可追溯至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当时称为骑龙镇。2001年,仓埠街道由仓埠镇、周铺镇和方杨乡合并而成。2020年8月,仓埠入选武汉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在经济方面,2011年,仓埠街道财政总收入达3757万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国税收入为760万元,地税收入为2792万元。仓埠街道已形成以服装、建材业为龙头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主要产业包括机械、制造、铸造、五金塑料制品、棉制品、粮油加工和化工等。
历史沿革
1951年设新洲县第十区(仓埠),辖仓埠、孔埠、周铺3个镇和八里、蔡庙、杨裴、独屋、洪山、陈集、堤围、吴河、河口、南极、三山、林江、茶店、周铺、米筛等15个乡;方杨乡属于第九区(李集)。1954年,仓埠镇划为县辖。1956年撤销区建制,设仓埠指导组,辖八里、周铺、南极、杨裴、毕铺5个乡;仓埠镇仍为县辖镇;方杨乡属李集指导组。1958年成立仓埠公社,仓埠镇属社辖镇。1984年改为仓埠区(辖周铺镇、南极乡、毕铺乡、杨裴乡)和仓埠镇(县辖)。1986年撤区并乡,原南极乡并入仓埠镇,原毕铺、杨裴2乡并入周铺镇,从原李集区析设方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