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炳文-抖音百科
孙炳文(1885年—1927年4月20日),字浚明,汉族,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上校秘书兼中山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2] 1908年,孙炳文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在校期间,孙炳文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孙炳文在校学习期间,对教师的封建道德说教和学校年终试卷要求进行抵触、抨击,说学校当局是“叶公好龙”、“尸位素餐”,被学校无理开除。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新任校长严复,知悉孙炳文被开除的原委后,决定恢复其学籍,孙炳文得以重新回到北大读书,直至毕业。1917年春,孙炳文经八哥的好友李贞白介绍,与朱德相识。一起前往欧洲,在周恩来帮助下与朱德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朱德等人一起,积极从事国民党德国支部的改组,动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壮大国民党左派力量。1925年,中共中央号召旅欧党员回国工作。就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上校秘书兼中山大学教授,参与制定了有关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原则。1926年3月,孙炳文因“中山舰事件”遭逮捕,192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经周恩来同中共广东区委与国际代表一道斗争,迫使蒋介石全部释放。同年6月,孙炳文调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孙炳文调任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少将主任。负责筹备经费、枪械、医药和补充战斗人员等工作,支持了北伐战争。1927年,孙炳文因揭露蒋介石新右派的篡权阴谋,受到反动派的恼怒和妒恨。1927年4月16日,被指以“在逃大盗张彪”为名将孙炳文逮捕,随即关押在淞沪警备司令部龙华看守所。4月20日凌晨,将孙炳文押至龙华密林深处秘密杀害,时年仅42岁。[3][1][4] 1945年,在党的七次代表大会上为死难烈士召开追悼会时,朱德亲自撰文,高度评价了孙炳文烈士光辉战斗的一生。[1][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