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古天皇

日本第一位女天皇
推古天皇(すいこてんのう,[3]554年—628年4月15日),原名额田部,是日本第33代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女帝,也是东亚最早的女性君主,为日本天皇第一系的最后一位。其在位时间为593年1月15日-628年4月15日[a],共36年。[2]
推古天皇成年后成为异母兄敏达天皇妃。敏达天皇五年(576年)三月,敏达天皇皇后广姬去世,推古天皇被册立为皇后。敏达天皇十四年(585年)八月十五日,敏达天皇去世,钦明天皇之子、笃信佛教的用明天皇即位。随后体弱多病的用明天皇在位两年左右便病逝。此时,物部守屋苏我马子之间的矛盾升级为武装冲突。崇峻天皇五年(592年)十一月,苏我马子派刺客东汉驹暗杀了崇峻天皇。崇峻天皇被杀后,为避免发生大的争斗,最后经过协商后达成妥协拥立额田部皇女为天皇,即推古女皇。[5]
推古二年(594年)至推古三十年(622年)由圣德太子摄政。在推古天皇在位的36年间,在圣德太子的辅佐下,倭国朝廷以圣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是谓推古朝改革。推古八年(600年)春二月,新罗与任那(当时被日本控制)相攻。推古天皇以境部臣为大将军、穗积臣为副将军,率领万余军队渡海为任那进攻新罗。推古天皇数次发兵攻打新罗,拉开了后来日本和朝鲜千年纷争的序幕。推古天皇十五年(607年),推古天皇派遣小野妹子为遣隋使,要求与隋朝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推古天皇三十六年三月七日(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以75岁高龄在小垦田宫去世。天皇驾崩后,葬于矶长山田陵,为与竹田皇子的合葬陵。推古天皇在位时没有年号。[2]
据《隋书》记载推古天皇是最早使用“天皇”称号的日本君主。《古事记》的记载截止于推古天皇的时代。在推古天皇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十七条宪法》。这部《十七条宪法》是日本最早的管理国家的准则,充满了儒家的治国理念。此外,推古天皇曾鼓励兴建佛寺,在位期间,建造的法隆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和重要的文化财产。[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