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谱-抖音百科
《竹谱》,晋朝人戴凯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凯之字庆预,武昌人。又引李淑邯《郸图书志》谓:不知何代人。案:《隋书》[经籍志谱系类]中有《竹谱》一卷。不著名氏。《旧唐书》载入农家。始题戴凯之之名。 内容简介
《竹谱》是一部画竹专论,又名《竹谱详录》,共十卷。该书分《竹谱》、《墨竹谱》、《竹态谱》、《竹品谱》四谱,全书卷各有图,自序谓与常竹同者不复作图,遂使部分章节无图。《画竹谱》以文同授苏轼画竹之法开篇,引出“学”与“法度”之重要,再分言位置、描墨、承染、设色、笼套五法,附说粘帧、矾绢二事。《墨竹谱》分言画竿、画节、画枝、画叶四事。《竹态谱》详言竹之各种名目风态。《竹品谱》又分全德品、异形品、异色品、神异品、似是而非竹品、有名而非竹品六子目。全书有完整的系统,严密的逻辑,征引繁博,言之有物,详明可解,是画论中的力作。 《竹谱》的理论基础是文同、苏轼关于画竹之论,但文、苏作原则性阐述,尚明而未融,李衎作系统叙述,全面而深刻。先以文同授予苏轼成竹在胸、振笔直追,而苏轼心手不相应,说明“时习不倦,真积力久”是作画的基础,胸中成竹来之于此。与此相关,则强调绳墨规矩的重要,明确“学者必自法度中来始得之”,“一节一叶,措意于法度之中”,反对那种以放弛情性、东抹西涂为“得乎自然,”之见。应该说,这种由拘而放,由有法而无法的见解,是绘画的正途,是符合由必然到自由的认识规律,是具有朴素辩证精神的。 经营位置是“六法”之一,李衎[kàn]在论述画竹之法时首言位置。认为着意审度非常重要,不要急于下笔,虽无成法可守,却要防止冲天撞地、偏重偏轻、对节排竿、鼓架胜眼、前枝后叶等“十病”。在论描墨时所说的速缓、肥瘦、起落、来去,叶之劲中求和,竿之婉中求刚,节之断而连等,都体现出兼顾两端、善解矛盾的精神。余如论承染、设色、笼套,均出于长期实践,是重要的经验传授,连未入五法的粘帧、矾绢亦言之详实,对指导创作极有实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