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底村

河南省湖滨区崖底街道下辖村
崖底村位于三门峡市区,属典型的城中村,全村6个村民组,600户,2135人,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党员93名。近年来,该村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五好”村党组织为载体和动力,以发展经济和构建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堡垒、抓机遇、兴产业,使经济得到了发展,群众得到了实惠,各项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生态文明村。

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该村始终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放在第一位。一是注重发挥地理优势。崖底村是个城中村,虽然人多地少,但是位置优越,村党总支部便制定了“三产富民”的思路,确立了“三个为主”的发展方向(经济成分以集体为主,经营运行以商业、服务业为主,产业结构以非公有制为主),把“建设三个市场、一个基地”作为发展重点(建设[guó]翠园市场、上阳路市场、虢府市场和豆制品加工基地),并根据村地处城市开发建设中心的特殊优势,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挖潜整合,提高商用价值,大力开发综合服务楼,门面房,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优势,为发展经济创造条件。几年来共建服务楼8幢,门面房500余间,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每年仅通过出租为集体创收280万元。二是注重发挥党员骨干作用。以实施“双强”工程和“党员先锋工程”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技术培训和传帮带,使每个党员干部不但自己带头致富而且带领群众致富。现在村“双委”干部几乎都是“双强”型干部。村党总支部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材租赁、工程机械食品加工等村龙头企业中都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为村民寻求增收渠道。原来虢国路建行门面房产权转让,在村党总支的号召下,由党员带头鼓励120户群众积极拿出手中的闲散资金投资入股800万元,购买了30余套门面房,成立股份制公司,入股群众每年享受8.5%的红利。由村组干部带头成立了上阳物业管理公司,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三是注重发挥村组集体优势。近年来,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村组都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村党组织通过引导,使各组把有限的资金引导到滚动发展上,而不是分红享受上。现在村里年年有发展,组里个个有项目,形成了“一组一品”的发展格局,广大农民群众也在村组的带动下,发挥比较优势,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纷纷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增加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该村始终把增加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一是在生活宽裕上下功夫。村党组织一方面为群众创设发展环境,引导农民群众致富,同时也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发展“三产”的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85%以上,“三产”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每逢元旦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村里都要为村民发福利,包括米、面、油、鸡蛋、肉、蔬菜等,每人年终分红千元以上,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120元的补贴,经常组织老年人体检、旅游。孩子们上学免去杂费,教室里都装有空调,冬暖夏凉。二是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