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繻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
申繻(音须),鲁国大夫。繻为其名,申或为其氏。申繻在春秋中出场次数不多,其事迹见于鲁桓,鲁庄两朝,只有三件事,但每件事都表现出其人之睿智博学。

书名来源

鲁桓公六年九月,其夫人文姜生下长子姬同(后来的鲁庄公),鲁国为此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和庆祝仪式。在行礼之前,桓公向博学的申繻请教给自己的嫡长子,未来的鲁国国君取什么名字。申繻答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
这是目前所见的关于中国古人取名的第一次总结。名字的种类有五:
◆所谓信,就是初生时所带来的特殊标记。比如身上的胎记,手掌的特殊纹路,乃至特殊的日子,等等。比如唐叔虞,其手掌纹路有字形曰虞,故名之曰虞;鲁季友出生,其手掌纹路有字曰友,故名之曰友。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