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蒿

菊科蒿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1
4
蒌蒿(拉丁学名: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er),又名芦蒿、水蒿、柳蒿、泥蒿、水艾、藜[lí]蒿、白蒿等,为菊科(Asteraceae)蒿属( Artemisia)的一种多年生或根茎性地生植物[1][2]。在世界范围内,从西伯利亚南部到日本泰国均有分布[3];中国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南部)、河北贵州等省区[1]
蒌蒿多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河湖岸边与沼泽地带,在沼泽化草甸地区常形成小区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与主要伴生种;可葶立水中生长,也见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荒地等。[1]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干旱。对光照要求严格,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宜[4][5]。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规模化人工栽培蒌蒿,随后江苏、湖北、江西等省均有大面积人工种植,种植类型以白蒌蒿和青蒌蒿为主[6][7][8]
蒌蒿植株具清香气味。茎少数或单一,高达1.5米,无毛,上部分枝。叶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无毛或近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绵毛头状花序多数,在分枝上排成密穗状花序。瘦果卵形,略扁。花果期7-10月。[1]
蒌蒿茎秆脆嫩,在中国湖北、江西和南京等地被作为一种野生蔬菜直接食用,具有良好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蒌蒿炒腊肉”是江西南昌的一道传统风味名菜,现已被人民大会堂列为国宴菜品[9][10][11]。根据中国医药典籍记载,蒌蒿以全草入药,有破血行瘀[yū],下气通络的功效,用于黄疽[jū],产后瘀积,小腹胀痛等症状。[12][13]同时,蒌蒿的工业用途广泛,其加工产品形式多样化,如净菜、干制品、腌制品和系列速冻品、蒌蒿茶、蒌蒿饮料、饲料、有机肥等[5][14][15]。此外,蒌蒿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16][17][18][19]

植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