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南蛇起义

符南蛇起义
符南蛇起义是明朝海南岛以符南蛇为首的黎族人民起义,别名是琼州黎人符南蛇等起事。明朝弘治13年(公元1500年)春,琼州大旱,8月琼州又遭大水灾,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夏,海南岛儋州七方峒(今白沙县)黎民,不满官府征求额粮的压榨,在符南蛇领导下爆发起义。

主要人物

南蛇祖居今光村镇瓦屋山,公元1470年2月,其母王氏梦见蟒蛇儋州俗称南蛇)投怀而生。其七岁启蒙从师,善读能诵,却爱好玩拳弄棍,尤其对降伏蟒蛇很有办法。青年时代,为避官府的迫害,举家搬迁,兄弟三人,一搬簿沙峒(今白沙县七坊镇),以搬冯墟峒(今大成大星地区),符南蛇搬迁往七坊峒(今海头)。

起因及背景

明代在海南实施“以峒管黎”政策,把府县官吏委之流官,黎峒由“峒首”治理。永乐三年起授诸峒首土官职事,或州佐、县正至典吏、土舍、土巡检、土主簿等。造成土官、流官狼狈为奸,官吏贪酷,里老侵渔,土舍剥削,“以致熟黎失所,逃入生黎,日积月盛,藩篱敝毁”。尤其儋州知府张桓、余濬更是“贪残苛政”;同知(州官的府职)陈[mín]与七坊峒首符那月勾结,强迫峒民年纳“额粮八百余担”,土民“困于征求”,饥寒交迫,没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