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蹄目

哺乳动物的一个大型分支
偶蹄目(Artiodactyla ),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的一个大目,[12]由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在1848年命名,“Artiodactyla”翻译成中文就是“偶数脚趾的动物”。[11][4]偶蹄目可能起源于已灭绝的古老有蹄类——[huái]节类,最早的偶蹄动物发现于始新世早期。[3]因现代分子学分析得出偶蹄类与鲸类间存在一定亲缘关系,某些分类系统将偶蹄类与鲸类合并到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中。[2]根据ITIS(2015年)标准,将偶蹄目下分10科,12亚科,89属,248种,生活中常见的猪、牛、羊、鹿、骆驼等都是偶蹄目动物。[7]
澳洲新西兰及南极州外的世界各地都有偶蹄目动物分布,[11]其中少数为杂食性,多为植食性,奔跑迅速,营社会性生活。[2][13][14]本目物种体型最小的是是威氏小鼷鹿Tragulus williamsoni),体重1.3-2.0千克,体长42-63厘米,[8][9]最大的是河马Hippopotamus amphibius),体长为260~350厘米,体重为955-1999千克。[10]偶蹄目其余物种多为大、中型具有偶数趾的有蹄类,缺第1趾,第3、4趾特别发达,肢轴通过这两趾之间以支持身体,第2、5趾退化或缺失。除猪、骆驼及鹿科的某些种类外,头上都有1对从额骨长出的骨质角。[15]
在人类社会中,偶蹄目动物的主要作用有科研、食用、制衣、药用等,是对人类生产、生活非常重要的动物,随着栖息地的丧失,部分物种面临灭绝风险。[13][12]2021年,偶蹄目中54个物种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收录,其中34种被列为一级,20种被列为二级。[6]截止2023年,偶蹄目中336个物种被纳入IUCN,其中有8种灭绝(EX),15种极危(CR),50种濒危(EN),57种易危(VU),39种近危(NT)。[5]

起源与演化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