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瑁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丞相陆逊之弟。嘉禾元年(232年)受东吴朝廷征召,担任议郎、选曹尚书。曾劝诫孙权放弃出兵,孙权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取消了亲征计划。[1]

人物经历

劝谏孙权

陆瑁少年好学,于嘉禾元年(232年)受东吴朝廷征召,担任议郎、选曹尚书。同年,曹魏辽东太守公孙渊派使者到东吴,向孙权称藩。孙权在次年就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等循海路带着金银财宝和赐九钖的各种物品送给公孙渊,公孙渊却在他们到后将张弥等人杀害,并送他们首级到曹魏朝廷。后孙权打算亲征辽东,陆瑁前后写了《 陆瑁谏吴主孙权书 》和《 陆瑁复谏吴主孙权书 》,以曹魏大敌在近,而辽东位置偏远,应先集中力量对抗近强敌而非花费军力去远征辽东反对孙权征伐辽东的计划,终得孙权嘉许其论理详实,并接纳他的建言,打消远征念头。赤乌二年(239年),陆瑁逝世。[2]

致信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