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王扫北-抖音百科
燕王扫北是民间流传的明朝初期的传说,史称“靖难之役”,民间称“燕王扫北”、“燕王扫碑”、“永乐扫北”,是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进行的惨烈的夺取皇位之战。[1]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文继位,即为建文帝。他为保皇位下旨削藩。驻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借清明节为父皇扫墓(碑),打出“清君侧”“靖难”诛奸旗号[1],于1399年由北平起兵,向南京的建文帝发难[3]。1401年,朱棣准备取道山东,直扑南京,在济南遭到山东参政铁铉的坚决阻击,又在东昌(今聊城)为盛庸所败,只好转战河北绕道山东南下。1402年6月,朱棣攻下南京。[4]朱棣夺得帝位后,接着便命令军队北进,凡在南进途中抵抗的府、县、村,被军队杀死者十之八九。从南京到北平,千里之远,几乎变成一片废墟。[1] 燕王扫北使北方地区的百姓惨遭杀掠,北方大地人烟荒芜,十室九空。朱棣登基后,从人口密集的山西组织大批乡民,在洪洞县大槐树下集结,发给凭照川资,强行迁往各地,所以产生了“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此外,河北、河南、山东广大地区流传的“红虫”吃人的故事也和“燕王扫碑”造成人烟稀少有关。[5] 事件背景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名朱棣,领重兵镇守大都(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逝,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元璋死后,其皇太孙(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炆继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后,与侍臣密谋削藩之策,企图改封朱棣于南昌。燕王朱棣本来就对朱允文继承皇位不满,便以“诛奸臣,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反抗。建文帝得知,便诏集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兵将30万人,自太行山以东,陈兵于滹沱河沿岸,企图阻止燕王朱棣南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