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1993年成立的博物馆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位于北京大学校内的鸣鹤园。该博物馆于1993年5月27日正式开馆,是全国高校中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实测展厅使用面积为1200平方米。博物馆由北京大学和美国友人阿瑟·姆·赛克勒博士和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合作建成。目前,博物馆收藏有数万余件藏品,包括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石器、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器物、商代甲骨文、山西曲村西周古墓葬出土的铜器和玉器等。这些藏品来源于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北京大学博物馆、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以及田野考古工作地点、国内各文物、考古机构和博物馆的调拨、赠送,以及海内外文物收藏家的捐赠。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明时期九个部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致力于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为学习中国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学生提供标本观摩和教学实习条件,积极协助中国考古学研究,展示中国考古学工作成果,宣传普及考古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开展文物、考古学和博物馆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增进世界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发展历史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大学西校区。1986年破土奠基,1993年5月27日正式开馆。展厅面积约2000平方米,藏品包括:石器、铜器、甲骨、陶器、瓷器、书画、碑帖等几大类。基本陈列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明时期七个部分。另外的一些临时展览,多为与兄弟馆的合作展览。
1993年5月开馆,由北京大学和美国友人阿瑟·赛克勒博士合作建成。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000平方米。现收藏有数万余件藏品,其中多为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石器,新石器时代不同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商代甲骨文,山西曲村西周古墓葬出土的铜器、玉器等,还有陶器、钱币封泥和民俗文物等。这些藏品始于本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考古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以后陆续汇集了北京大学博物馆和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的收藏。50年代后,陆续增添了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系)从田野考古工作地点获得的教学标本,国内各文物、考古机构和博物馆调拨、赠送的物品,还有海内外文物收藏家捐赠的文物。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于1986年破土奠基,1993年5月27日正式开馆。本馆的藏品大致有四个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