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战-抖音百科
冷战(英语:Cold War,俄语: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而后的四十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1][2][3]两大集团形成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4]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敦的“铁幕演说”声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道铁幕横贯欧洲大陆降了下来”拉开了冷战序幕;[5]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除了战争之外的一切对抗甚至敌对活动,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6]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北约”,1954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针锋相对建立了“华约”,华约的诞生,既标志着在欧洲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对峙,又标志着冷战达到了高潮,从此西欧成为美国的冷战帮手, 东欧成为苏联与西方抗衡的伙伴,冷战格局正式形成。[7]期间美苏分歧和冲突严重,爆发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8]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1991年下半年苏联解体,冷战宣告结束。[9][10]美苏冷战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起因不仅有美苏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不同,二战后逐渐形成的两极格局以及国家利益的相悖等也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11]冷战结束标志着两极格局完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同时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世界进入“单极”+“多极”格局。[12]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5年9月11日至10月2日的伦敦第一届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开始,围绕与意、罗、保、匈、芬五个次要敌国缔结和约的问题,四国外长前后共开了四届7次会议进行讨论。经过反复争论,最后终于就战败国的领土划分、赔款以及政治军事条款达成一致,并于1946年2月10日缔结了五国和约。五国和约的签订反映出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