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鸿儒-抖音百科
1946年,俞鸿儒高中毕业,进入上海同济大学数学系学习,于1949年6月毕业。同年8月,考入大连大学[b]机械系。1953年5月毕业后,留校作助教。[5]1956年夏,报考中国科学院流体力学研究生,次年3月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就读研究生,先后师从钱伟长、郭永怀和林同骥三位力学大师,[7][8]于1958年2月起担任激波管研究组组长,至1963年毕业获副博士学位。[5][9]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65年4月,俞鸿儒率领激波管组成功完成大型激波风洞JF8的研制。[7]1979年,担任力学研究所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室主任。1984年至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期间1986年4月任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并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5]1987年9月起,任国防科工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1989年9月至10月,受邀出席日本全国激波现象学术会议并作特邀报告。1990年2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气体动力学和气动物理联合实验室主任。[5]1991年11月,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0]2012年,在他和同事独创的爆轰驱动技术基础上构思出来的“JF12”在北京怀柔建成,被国际上誉为“超级巨龙”。[11] 俞鸿儒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12]在国内首先开展激波管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风洞和配套的瞬态测量系统。[13]为中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5]自1958年起先后研制成中国第一台激波管、JF4直通型激波风洞、JF4A反射型激波风洞、JF8激波风洞,[5]并为JF12激波风洞提供了技术思想指导。[7]俞鸿儒因此先后获得198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2015年首届“钱学森力学奖”、[14]“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15]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