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共产党

1928年林木顺等人创建的共产党
台湾共产党,1928年4月15日成立于中国上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武装而行动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台湾共产党存继的几年时间里,总共发展党员一百多人(大多是在“二大”召开后短短的时间里发展的),积极分子三百多人,大多是知识阶层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工农阶层较少。[2]
1928年4月,由共产国际和日共筹划,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指导下,林木顺、谢雪红等人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彭荣同志的帮助下,召开建党大会,通过了《台湾共产党成立宣言书》,台湾共产党(日共台湾民族支部)正式成立。[2][3][4][5]4月25日日警在对“台湾学生读书会”成员进行抓捕时,重要成员被抓,并搜走了台共建党的各种秘密文件,刚成立仅10天的台共就遭到极为沉重的打击。[6][7]6月,谢雪红获释后回到台中,召开台共一届第二次中央委员会,决定重建台共中央并按建党大会的决定开展工作。[8][9]11月初,按照台共中央书记长林木顺的指示再次召开中委会,谢雪红补为中央委员,由于林木顺未如约返台,而林日高虽被任命为台共书记长,但事实上党的领导权掌握在谢雪红手中。[9]1929年下半年,台湾共产党员人数逐渐增加,台共活动也日趋活跃。但台共内部以及外围组织对谢雪红等中央委员的活动不充分、不活泼,消极态度渐渐感到不满。[10]1931年1月27日,王万得(文化协会党团负责人)等7位同志自行成立了台共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改革同盟”,并选出了临时中央委员会,台共就正式分裂为以王万得为首的“新中央”和以谢雪红为首的“旧中央”两派。[11]同时,共产国际认为谢雪红的做法是属于“关门主义”,过于保守,背离了共产国际“左”倾的进攻路线。[12]1931年5月31日至6月2日,台共二大在共产国际东方局代表潘钦信的主持下召开。这次大会秉承共产国际东方局的意旨,把忠实于共产国际的台共“改革同盟”领导人王万得等人扶植上台,而将不听从共产国际指示的台共“旧中央”领导人谢雪红等人开除出党;另一方面还照搬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通过了台共新的政治纲领,确立了“左”倾进攻路线。[13][11]在台共激进派的努力下,台共活动的确开创了新的局面。表面上看来,台湾抗日斗争形势一片大好,但台共这些激进的做法,使台共的各级组织和进步团体不断暴露在敌人面前。1931年3月,日本警察已掌握了台湾共产党组织的全部情况,6月至11月,日本殖民者在全岛展开对台共的大搜捕行动,谢雪红、王万得、等大批台湾共产党员和被怀疑为与台共有关的人员都陆续被捕。[14]11月,赤色救援会的文协与农组成员纷纷落入日警手中,被捕人数高达310人,其中150人被移送法院,有53人出庭受审。[15]台湾岛内的台湾共产党员几乎全部被捕,不仅台湾共产党组织遭到彻底破坏,而且台共的外围团体台湾农民组合和文化协会也被取缔。[16][2]
台共成立时,就把脱离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重回祖国怀抱作为其奋斗目标,并通过派遣骨干力量参加农民组合的工会,引导工农运动不断发展。台共还通过深入工人群众,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组织红色总工会,把在台湾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协会作为重要的联合对象,发展并壮大了台共的组织和革命力量,使台湾人民对封建主义和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的反抗进入历史新时期,极大地推动了台湾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17]但由于共产国际无视国情瞎指挥、日本当局严密的特务统治及残酷镇压,以及台共内处于主导地位的“左”倾思想严重等多种因素,最终导致台湾共产党的毁灭。[2]

成立背景

20世纪20年代,台湾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工农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代表其利益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领导。同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在民族运动的洗礼和岛内外社会主义思潮的激励下,思想觉悟迅速提高。伴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共产国际对殖民地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建立,给予重视与支持。在这种背景下,由共产国际和日共筹划,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指导下,台湾共产党于1928年在中国上海成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