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巷

欧阳山创作图书
《三家巷》是中国作家欧阳山创作的现实主义革命题材长篇小说,原定名为《一代风流》。该小说共分五卷,第一卷于1959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五卷于1985年正式完成,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三家巷》以大革命时期的广州为背景,通过周、陈、何三个家庭的变化、矛盾和斗争,亲戚朋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真实地、生动地、历史地展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消长,不同阶级、不同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特别是青年人对各自人生道路的选择。该小说艺术地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产生到胜利这三十年的来龙去脉,地域涉及华南、华东、西北华北,不仅是首部全面反映这一时期岭南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也是同题材和类型的艺术创作中时空跨度长、较为完整、深刻的史诗性作品之一。2019年9月23日,《三家巷》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选题计划“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列为第十四部。该小说还曾被改编成连环画话剧粤剧、舞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

作者作品简介

欧阳山30年代参加过左联,1941年到延安。1947年出版写“解放区”农村生活的长篇《高干大》。50年代以后定居广州,任华南和广东地区文学界的主要领导职务。在五六十年代,欧阳山的小说有中篇《英雄三生》、《前途似锦》和短篇《乡下奇人》、《在软席卧车里》、《金牛与美女》等。发表于60年代初的这些短篇,由于题材的新颖和写法的特别,而受到注意。这个时间他最重要的创作,是总题为“一代风流”的五卷本长篇。作者说,他1942年在延安时,就有了写作长篇,来反映“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的计划。这一设想到1957年才得以实施。第一卷《三家巷》和第二卷《苦斗》分别出版于1959年和1962年。由于“文革”的发生,其他各卷(《柳暗花明》、《圣地》、《万年春》),延至80年代才全部出齐。小说以周炳的生活经历来结构作品,时间贯穿自1919年到1949年的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五卷中,《苦斗》、尤其是《三家巷》写得较为出色,其他各部,由于笔力已衰,也由于出版时时势的变化,未引起读者和评论界更多的注意。

作品评价

《三家巷》作为十七年文学中独具风貌的一部作品,其故事发生在“五四运动后和“”大革命”时期的广州(有关家族历史还回叙至晚清),而《苦斗》则写到“大革命”失败后广州近郊震南村的农民和农场工人的生活。与《红旗谱》等长篇一样,都是有关“革命”起源、过程的描述(即作者所说的,表现“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但也有着其他小说不同的特点。他选择了对重大的历史事变的侧面描写的角度。“五四”运动、“五[]”惨案、省港罢工、中山舰事件北伐战争等没有成为中心情节,而只是作为背景,在小说中构成特定的时代氛围。人物对革命斗争的参与,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被设置为描述的重点(周炳参加广州起义的部分,应该说是个“例外”)。三家巷中几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和父辈、儿女之间复杂关系,构成故事的基本线索;因而或许也可以看做是“编年史式的姻亲家族叙事”。周、陈、何三家分属不同的阶级(手工业工人、买办资产阶级和官僚地主),对时势、政治有不同的立场和反应。但他们是近邻,周陈两家既是连襟亲戚,儿女又是同学。基于人情、事理、利害等复杂纠葛的都市日常生活、家庭关系,在书中得到细致描述。另一特点是人物创造上。能留给读者较深印象的,不是那些作者并非不经意的革命者形象,而是周炳、陈文雄、陈文婷等有着性格复杂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