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一统,字朝庆,号碧河,揭阳仙桥篮兜村人。生于明朝正德三年(1508),少时天资敏悟,聪颖好学,深受族人所器重。及长,授业于岭东名儒郑大伦(也篮兜村人,任浙江省德清县教谕),与林大钦同学。嘉靖十四年(1535),一统27岁,中进士,进翰林院庶吉士。在京期间,很有文名,又器宇轩昂,宽厚仁爱,诸同馆都十分敬重他。每次馆试都获第一,晋升翰林院编修。 生平
时严嵩为相,深得皇帝信任,言听计从,权倾朝野,结党营私,陷害忠良,铲除异己。当时,朝中多是他的党羽。他见郑一统是个人才,便想招置门下,多次寻机结交,或派人拉拢,都被郑拒绝。因一统为人清高,有气节,久闻严嵩恶名,岂肯同流合污,严嵩见笼络不成,便视为眼中钉,便想借机除掉他。 一天,严嵩的爪牙们在郑一统的家书中,偷获了“御街说白话”之句,便以为有机可乘,立即报告严嵩。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郑为勉励家乡子侄,勤奋读书,力求上进。当时潮州人在京城为官者不少,京城里几乎用潮州话便可沟通。这句话,充其量也不外是过于夸张的说法而已。但奸相却断章取义,加油添醋,密奏皇帝,说郑一统狂妄自大,藐视皇上,要用潮州话来取代京城话,这深层中实含反意。一贯骄傲自大的嘉靖皇帝,平时只听奉承,又十分信任严嵩,听后自然十分恼怒。但若以这句话便惩处一位有才学的翰林编修,又恐朝臣不服而生异议,乃密商一计以除此目无皇上之人。 一日早朝既毕,嘉靖皇帝便声称后宫新置一屏风,要委一臣下题诗一首于屏上。严嵩立即出班奏请由翰林院编修郑一统来题写,皇帝当然照准。立即命于朝堂设座,摆下文房四宝,命郑一统当殿撰写。这突如其来的事,郑一统毫无思想准备,况且在这庄严的朝堂中,怎能产生诗意?众大臣心中豁然,都知道这是翰林得罪于权相而招来的横祸。若诗不成或不中圣意,便是逆旨欺君,获罪匪浅。但众大臣无敢开言解围,殿中肃然无声,气氛十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