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义

清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作义,男,1962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厦门[1]现任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设计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2]
1979年,张作义从厦门一中考入清华大学[4]。1984年,张作义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同年进入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88年,张作义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张作义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工作,从事反应堆热工与事故分析研究,并进行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循环的方案研究。1991年12月,张作义被破格聘为清华大学副研究员,担任研究室副主任。词年8月,张作义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前往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10月回国,被聘为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1997年起,张作义担任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1999年,张作义担任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参与10兆瓦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发展工作。[1]2001年3月,张作义上任新一届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院长[5]2003年,张作义主持启动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的科研工作。[1]2006年,张作义被任命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的总设计师和专职技术责任人。[5]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2017年7月7日,张作义参加清华大学的第十四次党代会。[6]2021年9月,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张作义被任命为总设计师。[7]12024年5月10日,张作义接受《舍得智慧人物》的访谈。[8]
张作义曾获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钱三强科技奖杰出成就奖[2]、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等荣誉奖项。[3]

人物简介

男,清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兼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是国家发改委任命的核电自主化专家组成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