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核电站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特征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也是中国落实核电“走出去”战略的优选堆型之一,与探月工程北斗导航一并被列入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位于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湾,其总设计师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作义[1][4]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由华能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核集团共同建设,装机容量20万千瓦,于2012年底在山东荣成开工建设,是中国落实核电“走出去”战略的优选堆型之一,与探月工程北斗导航一并被列入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于2021年12月首次并网成功发电,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的“中国引领”。[1]2023年8月至9月,中国首次在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上,通过试验证明了核裂变能也能够实现固有安全,2023年12月6日,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5][3]
该工程的投产,对促进中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升中国核电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运行的国家。[3][5]

建设背景

1956年美国科学家泰勒提出,要使公众接受核能,反应堆安全必须是“固有的”,也就是说在严重事故条件下,不用人为和机器干预,核电站的核心——反应堆堆芯不会熔毁,放射性物质不会大量外泄,进而不会发生严重的核事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