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联

明末清初的举人
王登联(?-1666),字捷轩,谥[què][mǐn],原姓李,后被王姓收养并改姓王,汉军镶红旗人,清朝政治人物。顺治五年中举人,历任河南郑州知州通政司右参议、左参议、顺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卿、保定巡抚、工部尚书、直隶巡抚等职。康熙五年,因上疏请求停止京东诸路圈地扰民,得罪鳌拜,被矫诏处绞,籍没。康熙八年,[áo]拜被判罪,王登联被昭雪,复原官,赐祭葬如典礼,入祀直隶名宦祠。著有《政要三诚》《日暑存录》等书。

人物生平

1649年任河南郑州知州,1651年,河南巡抚奉诏考核府,州,县吏政绩,发现登联德才兼备,百姓视若父母,上疏推荐,遂[zhuó]升山东济南道.1656年,升任通政司参议.1658年任顺天府丞,1660年5月,迁大理司卿,同年9月任保定巡抚.1661年,康熙登位,王登联加工部尚书衔.1666年,因上《圈地疏》利陈圈地利弊,为民请命而被康熙辅政大臣鳌拜诬陷绞死。1667年康熙亲政,1668年智除鳌拜,宣布永远停止圈地,王登联被昭雪。
王登联,汉军镶红旗人,顺治六年由贡生授河南郑州,知州八年巡抚吴景道奉诏考核府州县官,疏荐登联有德有才遂擢山东济南道十三年内陉通政使参议十五年迁顺天府丞。
十七年二月迁大理寺卿九月授保定巡抚。十二月疏言近日盗案多,而缉获者少不立严法恐有讳盗不报之弊其降革戴罪督缉者,又恐有真盗未获朦胧开复之事嗣後失事不报之州县,当立行挈问治以纵盗之罪道府捕厅治以狗庇之罪使知申报者虽降革犹可望开复,匿报者不能脱罪且累及上官,则无敢讳隐矣其获盗也或系自挈或系协拿务必真盗净尽,方可销结如以他案。从犯充数借杀死搪塞者,日後真盗犯事前局败露虽经陛迁仍行追究使知开复之不可徼幸,则必挈真盗自赎矣欲弭盗必严究窝主窝主虑及败露。每不令在本地行却故所在官司明知其为巢穴而不问嗣後问拟强盗务究窝家其州县卫所与讳盗者一体处分,若膦里出首番捕访获以所起脏私一半给赏如窝主能俊改前恶擒大盗,出首者兔罪文武职官蹇力访缉者,分别纪绿庶崔苻靖而境域宁也疏上得旨所奏於弭盗有裨下部详议俱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