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玄都宫的起源地大孤山道家文化盛行。唐开元时期就有道教宫观建筑的记载。追溯玄都宫的历史就更为久远,相传唐贞观十二年(公元六百四十八年),唐太宗亲率大军征东,攻打高句丽,行至今大孤山,唐太宗因感大孤山地势独特,便停军休整,入夜,太宗梦老子驾青牛自西飘然而至,受玉石剑一柄,并赐予白虎一头,随后老子入大孤山,紫气氤氲[yūn]不得其踪。唐太宗恍惚之间被战鼓惊醒,将士来报,被敌军趁雾气围困,遂下令迎战,雾气之中,唐太宗见一白物飞穿于敌军之间,所到之处敌死无数,顿时大惊,待大雾消散唐军大胜。唐太宗再寻白物,才发现此物并非白虎,而是唐军 一名身披白袍的兵士,太宗大悦,召见此人封赏,得知此人名叫薛仁贵,其武功了得不失为一员虎将,太宗因受梦中点化,便封薛仁贵为主将东征。为感老子显圣之恩,便命人刻老子骑牛石像,奉于大孤山一天然石洞中,名玄都洞。 由于玄都洞风水奇特较为隐蔽,因此一直鲜为人知。直至伪满洲国时期,大孤山时任道人胡然芳在找寻安部仲麻吕遗迹的时候,无意之间发现此洞,更名为玄都宫,增设大殿。但当伪满政权被推翻前期,伴随着日本人的撤退这尊唐代老子像也从此失去了踪迹,玄都宫大殿也在随后的历史洪流中不复存在。 2007年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孟崇然道长游历大孤山,偶然行至玄都宫遗址,看着脚下残存的玄都宫土基,不禁扼腕叹息,感叹当年道德沦丧外夷入侵,致使华夏文化尽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孟道长倡议建立老子东归文化塑像广场,其目是受梦中点化,以“老子东归”形象警示后人树立道德意识,秉承爱国思想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刻树立文化强国意识。此倡议一出便得到了许多道友及大德信士的积极赞同与响应,后来在各方的努力下玄都宫老子文化广场终于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