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疃[tuǎn](kàn tuǎn)镇,位于亳州市利辛县东南方向,[1]西北距利辛县18千米,南距颍上县40千米,东南距凤台县56千米,东北距蒙城县35千米,[2]是皖西北地区通向省会合肥市的东南门户,308省道、224省道穿境而过,茨淮新河、西淝河贯穿东西,形成皖北地区独特的“两河流域”景观。截至2025年1月,阚疃镇辖22个村(社区)委会,266个自然庄,总人口10.66万,国土面积11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7.5平方公里,全镇整体图形似蝴蝶状。[1] 阚疃镇介于东经116°27′、北纬33°23′之间,位于淮北平原西南端,平均海拔24.8米。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2]阚疃镇历史悠久,已有2500多年。[1]夏商时期为淮夷之地,西周时期属州来,春秋时期称“房钟”。北宋时期属淮南路,改名“阚团”。元朝时期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来路,改名“阚疃”。[2]清代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阚疃隶属于凤台县丰和乡;1947年12月设立阚疃县,1949年县废,建制复归凤台县,为凤台县西北重要辖镇。1965年,设利辛县,阚疃为利辛县管辖。[3] 阚疃镇自古就是商品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重佛崇文,集“七十二座庙,七十二座神”。由于历史原因,庙宇七十二座一一被毁,现存观音寺等少数庙宇。[3]阚疃镇旅游资源丰富,白鹭洲公园是该镇旅游景点之一。2009年,阚疃镇被安徽省评为“优秀旅游乡镇”。2014年,获批为国家级中心建制镇。[1]
历史沿革
阚(kàn)疃(tuǎn)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500多年。《左传·昭公六年》:“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乾溪。吴人败其师于房钟。”杨伯峻注:“房钟即今安徽蒙城县西南,西淝河北岸之阚疃集。”杨伯峻初注《左传》时,利辛尚未建县,阚疃时属凤台县,不属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