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普郎(?—1363年),又名丁普朗,元末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明朝开国将领。[2]
丁普郎最初为红巾军首领徐寿辉[a]麾下“四大金刚”之一,后为陈友谅部将,奉命驻守小孤山。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设计杀掉了赵普胜,挟持徐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6]丁普郎愤而与傅友德一起率部归顺朱元璋。[3][1]之后丁普郎多次参战立功,官至枢密院同知。[2]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大军包围南昌。丁普郎受命前往支援,与陈友谅军大战于鄱阳湖康郎山。在朱元璋军节节败退,行将崩溃之时,丁普郎挺身而出,舍命杀敌, 身负十几处伤,最终力战而死。传闻其人头落地,身子仍直立不倒,保持着手持兵刃与人搏斗的姿势。敌人大为惊恐,以为天神下凡。由于丁普郎的舍命进攻,打乱了陈军的作战部署,为朱军发动火攻赢得了宝贵时间。战后,丁普郎被追赠为柱国上将军,封济阳郡公,肖像入康郎山忠臣庙。其子孙后代世袭千户的官职,并在乡贤祠中祭祀他。[3][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