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晴

著名抗日英烈
许晴,原名许多,1933年被捕后改名为许晴。祖籍安徽歙县,1911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28年从扬州中学毕业后,在南京北平搞学生运动。[1]

人物生平

1931年秋季,联华影业公司在北平设立第五分厂,并创办演员养成所,许晴在联华影业公司五分厂演员养成所从事演剧工作,与白杨拍过《故宫新怨》无声影片,白杨在《故宫新怨》中扮演了一个小丫头。"九一八"事变后,养成所解散,在"剧联"的影响下,参加了宋之的于伶组织的名叫"苞莉芭"剧团(俄语苞莉芭为"斗争"的意思),继续与白杨在一起,同台演出进步话剧。
1940年10月,许晴随刘少奇同志到达盐城。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随后鲁艺华中分院也在盐城成立,许晴与孟波又一起被分配至“鲁艺”分院工作。“鲁艺”下设文学、戏剧、音乐和美术四个系,许晴担任戏剧系教授和普通班兼课教授。3月15日,戏剧系主任刘保罗在排演独幕剧《一个打十个》时发生意外,不幸牺牲,许晴继任戏剧系主任。那时,许晴风华正茂,创作力极为旺盛。许晴、孟波的《中华民族好儿郎》高唱道:“春天的太阳放彩光,胜利的歌声响四方!我们是中华民族好儿女,千锤百炼已成钢,从不怕。
千难和万险,坚持抗战在敌后方。”这是新四军东进抗日的真实写照。他编写了话剧《惊弓之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妄图阻止我军进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的阴谋。他还创作了《王玉凤》一剧(刘保罗导演),揭露了国民党阴谋消灭新四军、勾结日伪军共同向新四军进攻的真相。剧中塑造了秘密党员王玉凤勇敢机智地对敌斗争的光辉形象。许晴的戏剧作品,在苏北各地与部队中演出后,受到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