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福东路-抖音百科
介绍
清代时,惠福东路的一段称为寺前街。民国8年(1919年),市政公所拆寺前街、惠福巷、早亨坊、大市街、安义街等街道扩建成大马路,为当时的主要商业马路。因维新路(今广州起义路)与书芳街(今教育路)之间是明代建筑惠福夫人祠而取名的惠福巷,故将新开辟的马路命名为惠福路。1952年始分段易名,广州起义路与北京路之间的一段称为惠福东路。1966年,为表达“心向红太阳”的革命情怀,西、中、东三段的龙津路和西、东两段的惠福路被合称为“向阳路”,其中惠福东路为“向阳五路”,1981年复名惠福东路。 惠福东路的得名,和广州独有的民间神祗[zhī]——金花夫人有很大关系。话说明朝洪武年间,广州巡抚的夫人临盆难产。巡抚大人遍寻广州名医,可是大家都束手无策。一天晚上,巡抚大人做了个梦,梦到一个白发仙翁对他说,只要请到一位金花姑娘,就可以保得母子平安。巡抚惊醒后,马上派官差四处寻访金花姑娘,结果在一寻常街巷里找到了一名十余岁名叫“金花”的小姑娘。官差簇拥金花回到巡抚家,吓得小金花不知所措,刚刚走到后堂,巡抚夫人果然安全产下了婴儿。巡抚大喜,重赏小金花,并称她为“金花娘娘”。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小金花被尊为活菩萨。不少孕妇来祈求保佑,或求产子。后来,金花年事渐长,却没人敢和她这个“活菩萨”成亲。她终日闷闷不乐,终于走到住处南面的湖投湖自尽。第二天,她的遗体从湖中浮起,旁边还浮出一个黄沉香木像,酷似其形。于是,附近的居民将这个木像供奉起来,尊她为“送子娘娘”。往后,金花被尊称“金花普主惠福夫人”,后人在金花居住处建起了金花庙,又称惠福祠,这条巷也改名叫惠福巷,辟成马路后自然就命名为惠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