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鲁斋-抖音百科
钟鲁斋(1899~1960年),广东梅县三乡石楼村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先后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美国丹佛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和教育学博士学位。曾参与创办梅州第一间大学──嘉应大学。并先后任上海沪江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等职。抗战时期,在香港创办南华学院,亲任院长。 1960年,因病在香港逝世,享年61岁。
人物简介
出生于书香世家,少年时代在家读完“四书”、“五经”等书。15岁就读于丙村三堡学堂,毕业后考入梅州中学,后转入梅县广益中学。毕业时因成绩优秀,由学校保送到上海沪江大学。在沪江大学教育系学习期间成绩优异,获“荣誉奖学金”,直至毕业。毕业后返回梅县,任广益中学教务主任,并协助黄墨村等创办梅州第一间大学──嘉应大学。为进一步掌握教育理论,于民国15年(1926)重返上海沪江大学,在研究院学习,专攻教育学。翌年夏,取得文学硕士学位。两年后,他以参加“万国主日学校大会”的中国代表资格,到美国进入丹佛大学专攻教育学。经勤奋研读,取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到美国、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游历,再由地中海、红海、印度洋经印度、新加坡、香港回到上海,沿途考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情况。民国20年(1931)后的六七年间,他先后任上海沪江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等职,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在此期间,他写出许多教育论著,有的编成教育丛书出版,有的被列为大学教材。抗战初,他在香港创办南华学院,亲任院长,开设文史、金融、法律、商学、外语、会计等新科系,师资阵容整齐。不久,因日寇南侵,南华学院迁往梅州城北教溪口。为了办好学院,他曾远涉南洋,奔走于印尼、新加坡等地募集资金,得到爱国华侨的热心赞助,并得县长彭精一鼎力支持,南华学院建起教学楼、科学馆、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等,校舍初具规模,有学生400多人。同时还到各地聘请专家、教授前来任教。他虽身为院长,仍亲自任课。据一些南华学院校友回忆,他待人和蔼,知识渊博,善于辞令,深受师生爱戴。民国27年(1938),广州沦陷,大专学校内迁,钟鲁斋为南华学院聘请了一批教授,招生人数达到700人,为当时梅县地区和闽粤赣边区培养了一批人才,为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