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乐会的前身是琴瑟乐社,创建于1920年。会址在旧上海法租界爱多亚路(现为延安东路)1004号一间私人住房中。1922年迁至滋山路36号(现改为44号)一挂二层楼房内,一些著名音乐家、京昆表演家如萧友梅、黎锦晖、沈知白、汪显庭、李子昭、王燕卿、杨时百、张子谦、许光毅、吴梦非、吴剑。 简介
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成立,其前身是1920年创建的“琴瑟乐社”,会址在旧上海法租界一间私房中。当时一些著名的音乐家、京昆表演家,如萧友梅、黎锦辉、沈知白、汪昱庭、李子昭、王燕卿、杨时百、张子谦、吴梦非、吴钊岚、王寂都、俞鹏飞、苏少卿、陈道安等都与“琴瑟乐社”和郑觐文常有来往,活动频繁。在这些崇尚高雅音乐的文人雅士支持下,在缪云台、章士钊、欧阳予倩、殷太和、郑立三和当地士绅们的参与赞助下于1921年在郑立三公馆内正式成立了郑觐文定名的“大同乐会”,并于1923年迁至嵩山路36号的一幢二层楼房内。为了开展民族音乐事业,他邀请了社会名流蔡元培、史量才、叶恭绰、梅兰芳、周信芳等为赞助人,由他自己兼乐务主任,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吸收会员、培训人才,挖掘整理古典乐曲,搜集已经散失的寺庙和失传的古代宫廷和民间乐器并请工匠绘图试制乐器,积极组织演出活动等,反映甚佳。 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