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文案-抖音百科
黄宗羲编纂[zuǎn],《明文案》保存有明一代政治、经济、文化、武备等各方面文献,欲使一代典章制度,俱借以考见大凡,并上继《昭明文选》、《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诸书,填补历代总集的空缺。 编者简介
人物生平
清代黄宗羲编。黄宗羲,字太冲,学者称其为梨洲先生,浙江余姚黄竹浦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00)生,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卒,终年八十有五。梨洲父黄尊素是著名的东林党人,明天启六年为魏忠贤所诬,惨死狱中,这件事对于黄宗羲思想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宗羲少年时从刘宗周学习理学,十九岁时读完廿[niàn]一史,逐渐形成重史重世务的学术理路。由于领头在反对阮大铖的揭文中署名,他同阮结下仇怨。甲申事变后,宗羲一度至南京,加入福王的小朝廷,旋即受到再被启用的阮大铖[chéng]的迫害,回到浙东。从顺治二年至康熙六年间,他曾在鲁王以海部中直接参加抗清活动。后为赡养老母,获准返乡。当鲁王由健姚(今浙江海宁)移至翁洲(今浙江舟山)时,传说黄宗羲曾被召为冯京第副手乞师日本,至长崎岛,不得结果,被迫返回。 顺治七年,曾访钱谦益,在钱之藏书楼绛云楼读书。康熙六年以后,由于复明无望,黄宗羲在家乡开始了安静的著述生活。他恢复证人书院的传统,于康熙七年讲学于宁波,目的是纠正明人游谈无根的习气,主张学必以六经为根柢[dǐ]。十五年又讲学于海昌。晚年的黄宗羲足迹不出浙江,坚决拒绝朝廷的征召,过着一个遗民的生活。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中有接近近代的民主政治思想的地方,如他在《明夷待访录》中说过:“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重 新论述了“君”与“臣”的关系,其观点可谓冠绝当时,惊世骇俗。在哲学方面推崇王阳明,然而又重视实践,不以探索本体为然,对王阳明一流的唯心主义学说进行了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