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树声-抖音百科
陆树声(1509年-1605年),字与吉,号平泉,曾名林树声,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1][2]明朝中后期官员、学者。陆树声出身务农家庭,自幼贫而好学。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会试第一,被选为翰林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左春坊左谕德、太常寺卿等职。期间两度归家丁 忧,数次称病回籍。[3][4]后召为吏部右侍郎,屡辞不就。明神宗即位后,升授礼部尚书,受首辅张居正看重。因议论不合,不久后仍坚辞致仕。[5][6]归家三十余年间多次得到神宗遣使存问,优礼有加。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陆树声逝世,享年九十七岁。[7][8]获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遗著有《平泉题跋》《茶寮记》《汲古丛语》《病榻寤言》《长水日钞》《陆学士杂著》《陆文定公集》《耄[mào]余杂识》等。陆树声为人清正耿直,一生屡辞朝命,不喜为官,史称“登第六十四年,其官两都不及一纪”,深为士论所重。[9][10] 人物简介
陆树声,字与吉,别号平泉,朱家角人,最初冒姓林,居林家角(今沈巷林家村),家世业农,从小种田,暇时苦读,嘉靖二十年(1541年)会试第一,得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因父亲病重回乡,服丧三年。其后数次辞官,又被起用为太常卿,掌南京祭酒事(国子监主管)。陆树声管理严格,亲拟学规条教十二章,训励诸生,为朝廷所看重,提升他为吏部右侍郎,树声以有病推辞。穆宗即位后,再次相召,仍不就任。奇特的是,他淡泊名利,屡次辞官,却使他的名声愈来愈响亮,人们更想请他入朝任职。神宗嗣位后,派使者到家拜陆树声为礼部尚书,以示礼遇,陆树声力辞不得,始赴任。 陆树声狷[juàn]介耿直,在位时尽心尽职。一年,兵部为安抚边境少数民族,要求增加岁币,已拟照准,树声上疏劝止。力陈当今四方灾情严重,提出“循旧章、省奏牍[dú]、慎赏责、防壅蔽(防止奸人的蒙蔽)、纳谠言(采纳正直的忠告)、崇俭德、揽魁柄(大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别忠邪(分清忠臣和奸贼)”二十四字的方策,得到皇帝的嘉许和采纳。但也因而得罪了太监冯保,屡次宣树声至会极门接旨,当匆匆赶去时,却都是些寻常小事。树声知受戏弄,上疏请求退休,宁愿辞官,也不愿与弄权的中官结党。 此时,张居正为挽留陆树声,特意对其弟陆树德透露:“朝廷行相平泉矣。”(“朝廷即将任命陆树声为内阁大学士”)表达希望他留任的意思。陆树声得知后说:“我曾作为一介史官,远离朝廷二十年,难道还希求宰相之位吗?以这种虚假的礼遇笼络我,有何意义?”力辞而去。